张小月(即《月牙儿》中的“我”)和罗灿阳(即:《阳光》中的“我”),这样两个人从小到大,以及两个家庭之间的矛盾和纠葛,并由此伸延至那个社会里的种种深刻的社会矛盾。她们二人,一贫一富,同住在一条胡同里。虽然他们出身、家境都很不同,生活道路也不一样;但在北洋军阀时期的旧中国,不管她们各自以怎样的方式进行奋斗,结果却都无法逃脱社会给她们造成的悲剧的结局:女人永远是男人的附属品。穷人家没有男性势必连基本的生存的权利都难以保证。即使生长在官宦之家,妇女的命运同样也是悲惨的:不是忍受丈夫的不忠,就是做男人的玩物或升迁的工具。再不然就是给人做小……全剧所有的女性都进行了这样或那样的抗争,然而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合理,她们个人的这种奋争,事实上都是不可能取得本质上的胜利的。
详细剧情
全剧共分六个部分即:开篇;生存;求学;做人;苟活;结尾……组成。
开篇
张小月和罗灿阳同时被关在一所感化院里。因罗灿阳不服管教挑起了一次监狱风潮,把她和张小月关进了同一间牢房。故事便在二人穷极无聊的追忆中展开了……
生存
全剧一进入故事,便是张小月丧父。这不仅使小月儿家失去了生活来源,而且举债难偿。而罗灿阳的父亲却因新得升迁大宴宾客,小月儿母女被请去帮佣……于是一连串发生在“主仆”“母女”“妻妾”“邻里”“孩提”“同学”“官场”……之间等一系列复杂的矛盾便由此展开了。看似都是一些家长里短,但所有矛盾都是围绕着小月儿和小月儿妈和罗灿阳的命运展开的。因而十分扣人心弦。小月儿妈几经周折,还是不得温饱,最后只好再嫁……
求学
小月妈再嫁后,小月家的生活趋于稳定。新爸的不能生养,又对她寄于了厚望,便竭尽全力供其上学。一个偶然的机会,使张小月在罗灿阳家听到一张曹锟选票居然高达八千元,大为不解。而她新爸却教她凭本事吃饭心里踏实。她听说上师范不要钱且发制服,于是便把上师范当成了自己的理想。他们全家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努力。张小月很要强,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。然而社会上的种种黑暗也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,特别是通过罗家在学校反映出来。从而使她本人以及其父其母,特别是小月妈所做的种种努力和牺牲也全都归于失败了。小月新爸死后,其母为供小月上学,只好出卖自己。但这却使她们母女产生了尖锐的矛盾,分手了。她上师范的梦想也因罗家的从中破坏而破灭了。但她在离开学校时,向一直给她同情与呵护的校长表示:不管将来如何,她都将诚实地活着……
做人
张小月的确是按她说的去做的。然而,只有走进了那个吃人的社会,她才知道,一个女人,即使有些文化,想找个正经事由也很不容易的。她想学母亲,去干些粗活儿来养活自己,也未能实现。后来,饥饿和找不到居所而被一个自称是校长亲戚的人骗走,最后和他同居了。继而,又去了一家饭庄。在那里她宁肯打杂,也不做女招待……她想过嫁人,也曾隐姓埋名干粗活……努力严守自己的信念与诺言,但结果仍难解决温饱。一次在她听到将他骗走那人的妻子讲述了个人不幸的遭遇后,才豁然明白:道德是有钱人说给别人听的,从而不再为道德所累,走上了和妈妈一样的道路……
月牙儿与阳光剧照
苟活
小月这时才理解了母亲。当她得知母亲已沦为乞丐后很觉心恸。她不想让妈妈知道自己的境遇,只能偷偷把钱送到妈妈栖居的破庙。她疯狂设法挣钱,以偿还对母亲的良心债。最后,她终于病倒了。当她在寓所等死时,妈妈来了。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。母女相见,二人哭着抱在了一起……母女二人为了生存,只好又在一起互相帮衬过起了苟且偷生的日子……
木偶
罗灿阳在张小月整个命运的发展演进中,始终是家庭手中的一个木偶。为了她父亲的升迁,总在有意无意伤害着张小月,使张小月和她一次又一次落入了痛苦的深渊。而她自己则因“追求”她所谓的幸福,总被父亲的升迁破坏。为了保住其大小姐或少奶奶的地位,她最后还是屈从了家里。但她的抗争始终也未停息过。但最后,她的这种抗争终于因离婚而酿成大祸。使她的婆家──一位虚伪的道德家,在曝出离婚丑闻后而声名狼藉。他父亲也受到牵连,被他的政敌击败。结果,被家庭遗弃,同小月一样被抓进了感化院……从而完成了两个人各自的悲剧命运。
全片通过对小月和小月妈以及罗灿阳一家两极的社会生活,深刻地揭示出了那个时代与社会的不合理,从而使观众,特别是青更加珍惜今天我们的美好生活,而努力工作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