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家人之名:一通电话暴露李爸育儿经,3个本领让亲子关系更融洽

  最近热播剧《以家人之名》已经接近尾声,剧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当属李爸和尖尖这对父女。他们二人欢乐、有趣、泪点满满的生活点滴,让我既羡慕又感慨。

尖尖和李爸:理想的亲子关系

  为什么李爸和尖尖这对父女关系,会让人如此羡慕?

  我回忆了一下看剧的感受,其中李爸和尖尖的互动,带给我的笑点、泪点以及思考是最多的。

  我总结了一下这对父女相处的模式,发现原来好的亲子关系,也可以是朋友式的——开放、无压力、互需互助。

  1、成为对方的“加油站”

  自从追了这部剧,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:“人间加油站”李尖尖是如何养成的?最近的剧情里,尖尖和李爸的一通电话透露出了玄机。

  之前,李爸和凌爸在聊孩子们的话题时,李爸曾说“尖尖有一种莫名的乐观,都不知道从哪儿来的”。

  后来,剧情发展到子秋、凌霄双双告白尖尖,被彼此发现后,尖尖陷入了“难题模式”,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三人之间的关系。

  当她发愁到晚上睡不着时,给李爸打了个电话,提到自己遇到了烦心事,“人间加油站”的油量已经不足,但却没有提及是什么问题。

  李爸这里的反应简直太妙了,他突然模仿起给石油公司打电话的场景,说已经给李尖尖预约了十几车油,明天就能到。

  这下尖尖乐了,李爸一个幽默的表达,就让尖尖快速回血,并且告诉李爸,问题她自己可以处理好。挂电话前,尖尖还对李爸表达了自己浓厚的感情:“我爱你!”三个字,李爸听了先一愣,随后便是一笑。

  看了这个笑容的父母,大概都会被触动到流泪吧,至少我是这样的。

  这通电话终于让我明白号称“人间加油站”的尖尖,其实是来自李爸多的温情滋养。

  他们已经成了彼此的“加油站”,令人羡慕的亲子关系就当如此。

2、有幽默感的父母,接纳孩子的全部

  刚上高中的尖尖知道自己学习不好,所以,刚开学就打扮得有点不好惹的样子,虽然自己学习不好,但是有两个哥哥罩着,看上去十分满意的样子。坐在饭桌一旁的李爸,听到尖尖的话,也是无奈地说到,“你学习不好不可怕,关键还把这当成一件光荣的事!”

  李爸知道尖尖的学习成绩不好,也就接受了。对她也没有特别高的期待,只希望他健康快乐的成长,少惹事。当发现了尖尖有艺术天分时,也是极力支持。所以,尖尖曾评价自己的爸爸:“我有你这样一个开明的爸,简直太幸福了!”

  父女之间轻松有趣的相处模式令人感叹,有幽默感的父母,同时还能接受孩子的缺陷,对孩子全盘接纳,这点让人钦佩。

  当然,李爸也不是不关心尖尖的前途,虽然尖尖学习不好,但当她的艺术天分被挖掘出来,多次获得木雕奖的时候,李爸总会在面馆给尖尖庆祝,在街坊邻居面前也是夸赞不已。李爸给了尖尖完全的信赖和接纳,这是很多父母难以做到的事情。

  3、“我希望他是完整的,不能缺那么一块”

  尖尖是单亲家庭,妈妈在她很小的时候去世了。李爸一个人又当爹又当妈,有时候李爸自己也觉得对尖尖有愧疚,不舍得打骂。然而,尖尖与同样有原生家庭问题的凌霄和子秋相比,更加完整,拥有独立的自我,没有因为缺少了母爱而有心理问题。

  相反,子秋却总是“缺那么一块”。李爸找贺梅聊关于子秋的问题,他说虽然子秋和自己生活在一起,自己也把他当亲生孩子一样对待,但子秋心里总是缺那么一块。而这“缺失的一块”,来源于当初贺梅抛弃子秋的往事。

  而能补上这块的人,只有贺梅,只有贺梅帮子秋解开心结,才能让他彻底放下,拥有独立完整的自我。

  可见,是否有父母双亲,并不能决定孩子的自我发展能不能够完整。单亲家庭成长起来的李尖尖,比凌霄和子秋,这种双亲都在的孩子,更加幸运,也成长的更健康。

  因此,好的父母能能够带给孩子一个完整的世界,而好的父母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才能成为。

融洽的亲子关系,父母都具有3个特点

  看了李爸和尖尖的相处模式,再联想起身边不少与孩子相处融洽的家庭,我发觉越是拥有良好健康的亲子关系的家庭,父母通常都拥有以下几个特质:

  1、幽默的外壳,达观的内核

  乐观开朗,心理阳光的孩子,往往拥有一个达观的父母,他们看事透彻、全面,总能发现事情紧要的关键部分,在处理问题时,他们常常表现得幽默、机智。

  父母的幽默态度能够影响孩子的抗压能力,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了,精神焦虑和压力也就跟着得到了很好地释放,孩子也不容易出现心理问题。

  有些父母往往误把“讽刺”当做“幽默”,对于孩子的缺点或不足,极尽嘲讽,而非感同身受地理解孩子的“艰难”。这里需要注意一点,幽默的本质不是讽刺而是同情,是真正地感同身受去理解对方的处境和心理。

  2、懂得倾听,不肆意指责

  倾听,两个字听上去简单,做起来难。倾听代表着关注对方的境况,尊重对方的想法。而不是借由倾听来表现出“我是开放的,接受对话的”态度,然后,传递出“你也该以开放的心态来听听我说的建议,最好是采纳我的建议”这种想法。

  真正善于倾听的父母都会遵循一个原则:“多询问想法,少表达建议”。倾听的作用就好像语言中的关联词一样,似乎没什么作用,也不传递核心信息,却能让语言表达更加顺畅。

  《全脑教养法》中提到的教养理论是让上下层大脑建立连接,完整的大脑连接才能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。倾听就是一种帮助孩子学习全脑思考的方式。

  上层大脑负责理性,下层大脑负责感性。当我们遇到问题,尤其是情绪爆发的时刻,往往是受下层大脑控制,意味着通往上层大脑的连接通道发生了堵塞。这个时候,教育者也就是父母需要做的事情是帮助孩子“清理通道”,重新建立起全脑的连接。

  倾听的作用在于引导孩子从情绪、感受、直觉等下层大脑控制的部分摆脱出来,开始思考事物之间的联系、逻辑、规律等,利用上层大脑发挥作用,找到问题的关键点以及应对方式。

3、有边界感,知进退

  亲子之间讲边界感,好像有那么一点不近人情。然而,成长就是一场与父母渐行渐远的分离过程。孩子长大独立,父母功成身退。这个过程对父母来说,更加艰难。

  孩子幼小不能自立时,父母为孩子提供庇护和帮助。渐渐地,父母习惯于替代孩子解决属于他自己的问题;即使孩子已长大,拥有处理问题的能力,父母却不愿放手。

  一方面,孩子需要独立和被认可,就会常常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束缚;另一方面,孩子又需要归属感,则会受到父母的情感压迫。

  面对问题时,父母能够正确区分是孩子的课题,还是父母的课题,有助于厘清问题的本质,摆正自己的处理问题时的位置。这就是拥有“边界感”的父母,也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常常需要辨别和反思的核心问题。

以家人之名:一通电话暴露李爸育儿经,3个本领让亲子关系更融洽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