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人戏称,林有有成功替代了凌玲。
她一出现,观众便下意识地反应:恶心,不要脸!
照正常剧情,小三都不会有好下场。
但结局却是受害者顾佳还替林有有买了机票,将她送回北京。
插足他人婚姻,第三者不仅毫发未损,还全身而退。
观众恨得牙痒痒,讨伐林有有成了不谋而合的正义!
01
两元起步,骂死那个演小三的
一个被死死钉在耻辱柱上的第三者,随着剧情的推进,观众的恨意也愈加高涨。
“顾佳什么时候离婚?”
“许放炮什么时候破产?”
“林有有什么时候***?”
追剧同时,怒火攻心的网友每天不忘三连问候。
骂她的、恨她的、拿拖鞋揍她的人越来越多,就差没朝她扔臭鸡蛋了。
网友暴揍自家电视机
恨不得钻进屏幕抽耳光
顾佳扇了一巴掌不解气
剪辑鬼畜动图,循环掌掴
脑回路清奇的网友
在线做法,诅咒林有有***
从言语吐槽到人身攻击,对付小三的招数推陈出新:有网店上线陪骂林有有的服务,2元到10元一小时不等。点哪里骂哪里,还能根据追剧进度定制吐槽内容,没骂爽不要钱。
若说以上行为,尚且还能理解为观众只是消遣取乐。
但部分网友对小三的怒火却上升到林有有的扮演者张月,并对她进行相貌和人身攻击。
最初张月还和网友一起骂林有有,调侃自己出了新书:《让林有有下线的100种方法》、《远离林有有的第N+1招》。
但人们不买账,有人留言骂她:
“你能不能别出来恶心人了。”
“演员选的好,长得就一副小三脸。”
本来只是角色,张月却被骂本色出演。
随着骂声水涨船高,逼得张月不得不关闭评论,只允许关注7天以上的粉丝方可评论。
可笑的是,真的有人穷追不舍,关注就是为了骂她:
“等了7天,终于可以开骂了。”
别说网友,就连同为演员的张萌,也曾声称“林有有太cheap”、“选角色我也是有底线的”。
面对网暴,张月在接受采访时几番躲避镜头,还是没忍住泪崩。
一个94的青演员,戏里戏外承受着谩骂和道德谴责。
只因演了个小三。
02
饰演小三的悲剧,由来已久
在我印象中,上一个让人恨得咬牙切齿的第三者,还是三前《我的前半生》中的凌玲。
比起轻貌美的林有有,凌玲大龄离异,还是一位单身母亲。
不管从龄、形象,她都离传统意义上的第三者不沾边。
但就是这样的人,让“好男人”陈俊生甘心情愿与罗子君离婚。
她虽不美艳但看起来舒服。
生活中打扮得体、朴素大方,笑起来眼角还有淡淡的鱼尾纹。
若不是第三者的角色设定,这种形象搁谁都讨厌不起来。
这就是凌玲的厉害之处,某种程度上她成功颠覆大众对“小三”的态度。
她不仅不作还很独立。
一个大专毕业生,凭借努力从跑现场的下游访问员挤进咨询公司。
最主要是,她没有把男人当作摇钱树,甚至是陈俊生事业与生活上携手共进的好伙伴。
她善解人意,又很会照顾人,会在陈俊生生病随时送来药。
但不管凌玲多好,第三者终归是插足别人婚姻的角色。
所以,林有有经历的,凌玲三前就受过了。
如出一辙的是,扮演者吴越也因角色被骂得狗血淋头。
人们骂她绿茶,长得丑,人身攻击,诅咒家人一个不落。
这大概是从吴越从影以来,因小三的角色而受到最猛烈的问候。
还有好事者将她的情史扒出,以此来揣度演员人品。
最后,不知谁才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,吴越最终关了微博评论。
吴越曾说:“我今天还在想如果某一天有人往我身上扔鸡蛋我会怎样?我想,我只能去弄干净,然后继续往前走,不然呢?”
的确,三过去了,一切都还是老样子。
饰演小三,仿佛已是“高危职业”。网络,成为小三的“批斗场”。
但被网暴的人,远不止“小三们”。
因反派角色被骂,这一魔幻现象由来已久。
03
演技过硬,被误解的反派演员
时光倒退二十,容嬷嬷的恶人形象深入人心。
扮演者李启明曾透露,因为该角色,很长一段时间遭人非议,生活受到很大困扰。
有次打车,司机问她是不是演容嬷嬷的演员。得到回复后,司机气愤地说:
“早知道你是容嬷嬷,我就不会拉你”。
更过分的是,还有小贩拿鸡蛋扔在她脸上,全然不顾她是一位老人。
同样的事,还发生在另一位“恶人”身上。
冯远征因《不要和陌生人说话》一度成为许多人的童阴影。
毫不夸张地说,他几乎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。他曾在饭店吃饭时被人打过,车胎也被扎掉气。
这剧播出时,有朋友问他妻子:冯远征有没有家暴你,你可以跟我们说啊。
这些,网暴演员的风气依旧盛行。
她因饰演《甄嬛传》中安陵容一角被网暴,在初为人母庆祝时。评论区惊现:
感觉你女儿不会有好下场!
诅咒襁褓中的孩子,任何一个母亲都不能忍。陶欣然气愤回击:
把戏外情绪强加给我都无所谓,咒我女儿,你以为你会有什么好下场!
《延禧攻略》热播时,袁春旺的扮演者王茂蕾也被骂到关闭评论自保。
人们骂他:你***吧!你怎么还活着!
为何辱骂演员?我觉得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:
第一,演员演技过硬,并愿意为之牺牲形象,塑造有血有肉的反派人物。
第二,刻板印象。能把坏人演好,便认定生活中肯定也不是好鸟。
第三,群体无意识。正如《乌合之众》里的一段话:
人一到群体中,智商就严重降低,为了获得认同。
个体愿意抛弃是非,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。
总之,欲加之罪,何患无辞。
但我们忘了,文艺作品传递的不止是廉价的情绪宣泄。
04
角色是角色,演员是演员。
事实上,李启明老师和蔼可亲,拍扎人那段戏针尖朝的是自己;
老戏骨冯远征是不可多得的好老公,他和妻子1991相识,风雨同舟30;
吴越演技过硬,生活中不卑不亢,人缘特好。
林有有扮演者张月有句话让我很感动。她说:
无论什么样的角色都值得我用心对待。
讨喜或挨骂,并不代表演员本身的道德素养高低。反派角色之所以成为“心头恨”。
恰恰说明演员放下偶像包袱,全身心地投入到剧情。
他们应该被认可,而不是被伤害。
良言一句三冬暖,恶语伤人六月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