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为姜小果发现自己和周寻人生最底层的三观不合。
周寻是一个事业第一,为了别人眼中的成功人士,宁愿放弃自己人性中感性,率真、爱的那一面。在一系列关键时刻的选择,已经证明了他是一个把个人幸福与爱情放在事业成功之下,并可以随时牺牲掉的人。
我觉得姜小果最后去找他的那一场谈话足够深刻,虽然是青春片,却是老道的编剧全心注入的人生体验。周寻自己也说,长这么大,就只有瑞贝卡和小果喜欢过他;他的老父亲说,他从小人缘就很差,从来没带同学朋友到家里玩;附近的邻居只记得有个广东高考状元,却不知道周寻是谁。他把自己活成了一个别人眼中的传奇,但也牺牲成了一个别人家的孩子,一个被自我想象的成功绑架的符号。
他在永无止境的事业追求上一路升级打怪,勇攀高峰,但与马东升是否注资给他,事业是否成功的重大机遇相比,他不在乎也不知道的是,人这一生能遇到纯真挚爱的几率也是同样很小的,他用最惨烈的方式,亲手赶走了自己的爱人,用解数学题+学术论文演讲的方式,对爱人告白,真的,让人非常失望。
这也是前女友瑞贝卡很早就了解到,并且试图提醒他的。他在这条路上一路驰骋,早已不记得自己是谁。瑞贝卡的选择也很清楚,周寻这类人不适合做男朋友,更适合做事业伙伴,朋友、合伙人,相处起来才更舒服。他未来肯定也会结婚,就如这世界上一切无趣却野心勃勃的中人那样,有一个体面(良好身家能助力他的事业发展)听话但并不怎么爱的妻子,一个拿得出手的家庭,但内心幸福与否,也许并非他最在意的,也是这类人注定极难拥有的。当然,东方社会对他这类人也是非常宽容的,只要愿意(也因为长期工作高压、缺少健康社交运动的渠道),事业极为成功的男性并不会缺少对他有所企图的婚外情人、红颜知己和性,也算求仁得仁。(如果他有幸奋斗成了跨越阶层的富豪,可以参考《亚洲教父》对香港地区顶级男性富豪的感情生活更直接的描写。)
姜小果说的挺对的,他喜欢周寻,不是因为他会是一个成功的人,因为他就是他,所有优点缺点加起来就是她喜欢的样子。人们追求成功,追求赢,但往往忘记了,我们被人(尤其是重要的人)爱与欣赏的核心原因往往并不是因为优秀和成功,而是因为我们是我们。
姜小果其实和周寻不是一种人,是非常难得的理想化的姑娘。她是学霸,事业积极独立自强,长相小巧可爱,但她带给周围人的是温暖而不是类似其它学霸,早期高颜值梁爽给其他人那样的压力。她非常有同理心,能够设身处地为周围每个人着想,想要勇敢呵护所有自己所爱的人。智商优秀却完全没有书呆子气,处事还极有情商,让人舒适;坦然接受自己的优缺点,处处示弱;欣赏比自己优秀的人,善于找到他人的闪光点。
对待爱情,发现自己喜欢上司周寻,哪怕知道差距很大也从不退缩,精心准备酒会,在对方事业失落时一路追到对方家里,在周寻遭遇任何挫败,都永远站在喜欢的人一边。内心犹如一个小太阳,不管周寻平时对她如何扑克脸,但给点阳光她就能热情灿烂。虽然世人会被周寻的外在光环吸引,但周寻的父亲知道,能被姜小果这样的女孩爱着,才是儿子此生最大的福气。知道外在条件优秀的段振宇和击剑队长喜欢自己,但依然遵从内心,既果断拒绝又细心维护对方的自尊心和双方友情,有始有终地对待与周寻的感情,这是一个何其坦荡自信的人!
我反而觉得段振宇和姜小果的三观是一致的,他们都有高远的梦想,对待理想都很执着努力有能力,同时对待感情专一、直接、坦荡,在爱面前,毫无保留,却不失底线。这两个人,都是这个时代稀缺的品种,绝对值得互相欣赏。段振宇在姜小果面前看到了韧性,学会谦逊柔软;姜小果也能从段振宇身上看到大气自信、阳光。龄从来不是障碍,爱才是。虽然一见不能钟情,希望时光和经历,能让他们的缘分降临。不过,爱情这东西真没什么道理,即便高富帅如段振宇,也会面临求而不得,但他也在追求的过程中,有成长,也体会到心痛,他们之间的结果,反倒暂时不那么重要了。
转载一段我很喜欢的话,来自于《30岁之前别结婚》:
我们中的许多人在情感上变得麻木,甚至自己都不认识自己。
人们把我们这一代称作“橡皮人”。我们无痛、无趣、无梦,因为多数人的生活只是一些状况(婚姻状况、工作状况、收入状况等等)。我们从孩提时代起彼此之间就被比来比去,比考试成绩、比学校、比学位、比挣钱多少……我们感到焦虑,因为我们的价值都体现在那样一些数字上。我们只关注别人如何看待我们,远远超过了对自我创造价值的关注。于是,我们的梦想——如果我们还有梦想的话,很可能是建立在外部条件的对比之上,比方说要聪明过人、要拥有一家大公司、要有很多钱……而不是专注于自己内心的渴求。
当我们发现要靠优异的表现才能获得认可时,我们开始将自己为人的价值与外部对我们表现的评价挂钩,而这一切便造成了我们几乎无法承受的压力。八〇后惊人的离婚率恰恰证明,我们早已先行跟自我分离。
男人的力量建于流沙之上。社会评判男人的依据是:事业成功、能养家。男人的价值往往按照他拥有的资产的多少来评估,但那并不是他自己能够完全掌控的事情。《纽约客》中有一幅卡通画,画的是酒吧里两个衣着光鲜的中男人,一个对另一个说:“金钱就是生活的成绩单。”由此可见,这个社会不光是反女性的,它也是反男性的。
做男人就意味着强大、独立,要在华丽的孤独中施行统治。男人从小被教导不可以依赖别人,甚至不能受他人影响——而在任何关系当中,人们免不了会受他人影响。因此,很多男人在情感上变得离群,难以结交朋友。而所有这一切,对他们自己和想去爱他们的人来说,都造成了巨大的个人损失。
与传统中虚构出来的那些孤独而又过于自信的英雄人物不同,真实世界里的男性需要有社会联系,而且他们的需要丝毫不亚于女性。自我价值的感觉中也包含一种归属感,要有人在乎你,要有人愿意跟你亲近。在一份健康的感情当中,成就来自基于稳定关系之上的爱和付出,而非看似光鲜的生活。
这是对现代男性生活最残酷的讽刺:这个社会训练男人,让他们为成就而奋斗,让自己因此而值得被爱,但他们对成就的追求却将他们从与人的联系中隔离出来。做一名现代女性很难,做一名现代男性同样不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