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十而已》:三十岁的你都经历着怎样的人生

  最近超火的电视,《三十而已》,花了一个周末的时间,刷到了最新的那集,也不知道这剧为什么就这么火。难道是因为戳到了当代人的痛点。

  与我而言,代入感并不是特别强,除了前半段钟晓芹和陈屿那要死不活的婚姻,其他的并没多大的共鸣。

  大概是我没有像王曼妮一样拼了命的想在大城市里扎根,更达不到顾佳那般完美女性人设。

  对比着自己的人生,平淡到犹如一潭死水,但又和大部分的人一样,经历着婚姻、生活压力、买房、孩子上学、人生选择,等等一大堆事情的困扰。

01

  整剧讲了三个30岁的女性。说来很巧,还有半,我就真正30岁了。我周围的朋友同事,大多也是这个龄阶段。

  全职太太顾佳:

  人如其名, 她的目标就是当一个厉害的全职太太,照顾好家庭。

  辅助丈夫稳固其事业,当好贤内助;让儿子享受最好的教育,规划好儿子的人生道路;自己想方设法挤进贵妇圈,争取到最好的资源。

  这些她都做到了。这样一个完美的30岁女人,现实中也不多。

  然而,打开网络热搜:丈夫许幻山出轨,顾佳离婚了没? 全网的吃瓜群众都在盼着一个女人离婚。 关于婚姻,真的说个十天半个月也说不完的话题。有的时候我们都累了,都不想提了。 顾佳做错了什么,她是个一个好妻子,好妈妈,好女儿,甚至会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家,她完美的不现实。而且都那么完美了,丈夫还是会出轨。 所以,这个社会形形色色的人们,我们说不清楚的。 如果不讲30岁,他们的故事要发生,四十,五十岁的时候一样还是会发生。

02

  另外一位,是未婚,被催婚的

  精致奢侈品柜姐王曼妮:

  在上海漂泊8,励志一定要在上海干出一方天地,要么在上海买房,要么在上海找到另一半。然而剧情到目前为止还没实现。

柜姐的这几过得也并不好。

  表面拿着一万七八的工资,租着很贵的房子,过着没有什么朋友的日子,每个月还要给父母生活费,店里丢了一条裤子,都能打垮生活的月光族。

  却又不甘心回归小城市。内心的不安,纠结,拧巴的生活,让我看着都很难受。

  渴望一份有保障的爱情,却在一个根本就是不婚主义的海王那里摔了大跟头。

  梁海王的出现,观众其实早就可以预见不会有一个好结局的,但是导演还是让他们这样演下去

  只会让我们更觉得,王曼妮到头来,你该~ 就像我爸曾经说过的,在外漂泊过越久的人,内心是很难在小城市里平静下来的。

  所以一旦没有实现自己的期待,到了三十岁才会如此的进退两难。

03

  最后一位,上海本土平凡小市民钟晓芹:

  一个本来很可爱的无忧无虑的姑娘,走在三十岁的人生路口,大概从小就是上海人并没有多大压力,对人生也没有规划,下班之余养猫刷剧。

  虽然结婚,但是婚后的生活过于平淡,早已没有激情,丈夫陈屿受原生家庭的影响,只想把婚姻当做避风港。

  开始的前半部分,陈屿对待婚姻,对妻子的态度,有时候觉得和我们家太像了,看着难受。

  弹幕也全是受不了这样的婚姻,甚至有想把民政局搬过来劝离婚的。但是离婚之后呢。吃瓜群众还是那一批,后半截劝复婚的都过来了。

  生活是自己的,缝缝补补能过的谁愿意离婚又去找一个需要缝缝补补的呢。 前半部分那种大直男丈夫一点不懂钟晓芹,大概不是不懂,是自私的不想管,就如她说的谁都想把婚姻当做避风港,而有的人只避风不当港。 出了问题不沟通,不处理,冷暴力,再可爱的钟晓芹也会受伤害的。

04

  每个人的生活都有那么一瞬间,让人感觉千疮百孔,剧里三个女人,到后面也学会了认怂,向生活妥协。

  看着他们三被生活捶打,想到自己,瞬间觉得我们哪有资格和权利去指点,去评论别人呢。

  一样的糟糕,一样的挣扎,一样的不知所措,一样的又强行自愈。

  这段时间很少追剧,但是综艺节目刷的特别多。还有一个《乘风破浪的姐姐》也是火到一定的境界。

  看了之前的几集,各大营销号发出:看完浪姐,不再惧怕变老了。

  30+的姐姐也可以很美,很棒,很优秀,可以很有活力,很有话题。

  但想想,那是因为,没有拍他们的生活。 这个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太高。 要生养孩子,要工作,要抗衰老,要和同龄人竞争,要面对家庭琐碎,要面对婚姻中的各种问题。

  女性多处于感性的一面,所以当问题出现,去思考去挽回去补救的时间总是会花更多。

  看完《三十而已》 本来古人叫我们要三十而立,既然没有立住,只能安慰自己三十而已了。

二十岁和三十岁最大的区别大概就是:

  二十岁的时候可以肆无忌惮,三十岁的时候却需要慢慢接纳。

  二十岁会疯狂,三十岁却需要理智,需要能屈能伸,生活和你不熟,需要偶尔向它低头。

《三十而已》:三十岁的你都经历着怎样的人生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