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视剧《三十而已》正在热播。童瑶饰演的顾佳、江疏影饰演的王漫妮和毛晓彤饰演的钟晓芹,代表了不同阶层的三十岁女性。
事实上,无论她们是老板太太、打工单身狗,还是平凡的妻子,都绕不开30+女人面临的共同考验:婚姻与情感。
三十岁,貌似成熟的纪,对爱情尚存幻想,对未来仍有迷惘,一不小心就会步入“雷区”。
比如顾佳,就像她的名字一样,为了“顾家”,将自己的才华与热情,倾注于扶持丈夫事业上,结果却失去了丈夫的爱。
比如王漫妮,为了留在一线城市咬牙拼业绩,却在爱情上铤而走险,陷入了不现实的异地恋。
还有钟晓芹,看似与许多普通女人一样,在该结婚的纪嫁了人,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,然而婚姻在平静的表象下,却因三观问题矛盾丛生,岌岌可危……
婚恋二字,总是包裹着如梦似幻的外衣,而内里到底是蜜糖还是砒霜,真的要看个人造化和修为。
而在一些知名小说中,“三十而已”女性的抉择,也带给我们许多思考。
1.爱玛
诗意的爱情,是每个女人都向往的。
然而对爱产生过多的幻想,早晚会被现实当头一棒。
《包法利夫人》中的爱玛,就是一个耽于幻想的女子。
她出身于农民之家,接受了贵族教育,喜欢读爱情小说,刺绣、弹琴、跳舞、绘画,一切浪漫的事她都爱。
她被幻想浸泡着的头脑,甚至天真地以为:只要结婚,就会拥有浪漫的爱情。
然而,当她按照父亲的意愿,嫁给了乡村医生包法利,成为包法利夫人后,却发现爱情并没有产生。
包法利先生虽对爱玛言听计从,为人却老气横秋,刻板无趣。
她试图激起一些涟漪,为他朗诵优美的情诗,却发现内心毫无波澜,对方也没有任何触动,仿佛是对牛弹琴。
这,与她幻想的童话般的爱情,相差不止十万八千里。
律所实习生莱昂,一头金发的俊美小生,此时闯进她心里。他们谈戏剧,聊小说,有许多共同话题,她相信自己找到了真正的爱情!
然而,受到道德的约束,她不得不退缩;莱昂为了自己的前途,也离开了。
生了一场大病之后,她被地主罗多尔夫疯狂追求。
这个情场老猎手,仿佛看透了爱玛,他伪装成一个情种,刻意营造浪漫,如愿让爱玛上钩,她成了他的情妇。
这一次爱玛更加痴狂,她狂热地请求他带自己私奔,然而她满怀希望,苦苦盼来的,却只是一封分手信。
此时,莱昂又出现在她生命中,可他却变得庸俗不堪,只想满足自己的肉欲,已不再是她的解药。
为了幻想的爱情,她赊账买了不少衣服首饰,此时她负债累累,被债主纠缠。
她向莱昂和罗多尔夫求助,而这两个情人给她的,只是拒绝和凌辱。
最终,爱玛吞下了砒霜……
追求动人的爱情,这原本没有错。然而爱玛所爱的,只是爱情本身。这种无根之爱,只会让她坠入深渊,万劫不复。
2.“陌陌”
她是小说中,最痴情的一个女子。
因为太爱一个人,甚至失去了自我。
在《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》中,她卑微得不配拥有姓名,我们权且叫她“陌陌”。
陌陌还在少女时,就爱上了一位作家,从此暗恋对方16。
作家英俊风流,正是她爱的样子。
她懂他“喜欢的只是轻松自在,怡然自得,滥施爱情,而不愿做出牺牲”。
她深深爱他,却又因懂他而不去接近,不想为他增添一丝烦恼。
于是她只是默默地爱着,从没有主动接近、主动表白。
这样孤独的爱滋养着她,她出落为一个亭亭玉立的女子。
一次偶然的机会,作家被她的美貌吸引,与她度过了3个美妙的夜晚,却并不知道她是谁。
他只当她是个萍水相逢的浪荡女子。
她怀孕了,只是默默地生下孩子,从没想过去烦他。
“我宁可独自承担一切,我要让自己成为你钟情的女人中,独一无二的那一个”。
她也深爱儿子,那是她与作家唯一的连接。
为了让儿子接受贵族教育,甚至委身于追求她的富豪。
当她再次邂逅作家,再次与他共度良宵,作家仍没能认出她,临走时竟塞给了她“小费”。
那一刻,她是伤心欲绝的,但这仍无法断绝她的痴情。
为这痴情,她已耗尽了所有的力气。当厄运来临时,她再无反抗之力。
儿子因病夭折,她也感染重病奄奄一息。
在生命的最后时刻,她为作家写去一封长信。
她最终还是想让他知道,世界上曾有一个女子,是这样深爱着她。
作家读完信后深受震撼,他在记忆中搜索她的样子,却依然记不起她是谁……
人生自是有情痴,此恨不关风与月。
女人陷入一种痴情,就像是飞蛾扑火。我爱你,和你无关。
不管对方是否喜欢,先将自己感动至死。
这种迷失了自我的痴情,最终会遭到反噬。
3.艾米
艾米,是三个女人中,最为实际的。
在《月亮与六便士》中,她是男主角斯特里克兰的第一任妻子。
她是完美人妻的典范:出身良好,温柔贤淑,持家有道,上得厅堂,下得厨房,支持丈夫的证券经纪人工作,将一儿一女培养得很优秀。
她渴望跻身贵族圈,因而附庸风雅,将丈夫辛苦赚来的钱,用来举办文学沙龙,邀请一些所谓的作家和文化人。
实际上,这类沙龙无聊至极,大家互相恭维,说的都是虚伪的客套话。
在外人眼里,艾米深爱自己的丈夫,他们17的婚姻生活,是那么相敬如宾,恩爱幸福。
然而事实上,艾米根本不了解自己的枕边人。
斯特里克兰,是一个困在世俗皮囊里的天才。
他整个灵魂都在渴望艺术,渴望冲破俗世枷锁,在艺术的天地里驰骋。
在他眼里,看似恩爱的婚姻,实则庸俗至极。
看似幸福的生活,实则无聊透顶。
周围的人,简直是行尸走肉,包括他“完美”的妻子。
在艾米的认知里,丈夫与艺术,与天才毫无关系。
她评价他“是个十足的小市民”,“对文学一窍不通”,只不过“绝对是个好人”。
终于有一天,斯特里再也无法忍受了。他留下一封信,便头也不回地走上艺术之路。
他抛弃了一切,流浪到一座小岛上隐居,肆无忌惮地燃烧艺术的灵魂。
此时的艾米,完全不了解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。
她宁愿相信,丈夫是为了一个女人,而不是为了艺术而抛弃她。
如果丈夫是为了艺术,那就说明自己庸俗,她不愿承认自己庸俗。
为了自己的虚荣,为了博取同情,她竟编造了丈夫与舞蹈演员私奔的谣言……
丈夫离开后,艾米的精致生活无以为继。为了让丈夫回心转意,她终于展露出虚伪的一面。
她恳请一位朋友劝丈夫回心转意,事先预备了好几条手帕,是准备在外人面前大哭一场。
当她终于明白,丈夫再也不会回来时,她便恶毒地诅咒道:
“我真希望他死的时候贫困潦倒、饥寒交迫,一个亲人也不在身边。我真希望他染上恶疮,浑身腐烂。”
——斯特里克兰的结局,确实如她所愿。
这也完全说明,她并不真正爱他。
在艾米看来,作为一个女人,依靠丈夫生活,才算是淑女的体面。
她对丈夫的“爱”,也只是一件外衣。
当这个依靠、这种虚荣幻灭,她就不得不面对失去体面的人生。
比前两个女人幸运的事,她最终豁出了面子,为生存找了份工作,开始了独立人生。
这三位女子,虽是虚构人物,但遇到的问题,却都具有现实意义。
在婚恋这个问题上,对男人来说,爱只是人生的一部分。
而对女人来说,爱无论是什么,却往往是人生的全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