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视剧之所以能引发热议,就是因为它让各需所需,找到各自的槽点。比如《欢乐颂》比如《小欢喜》,还有就是这部《三十而已》。
一部电视剧的社会功能是什么?除了能娱乐大家之外就是教育功能,自我定位功能。《三十而已》教育功能就是传授夫妻之道,男女交往之道。而自我定位功能就是我在婚恋市场上的地位定位如何,碰到剧中的那种情况,我该怎么办?
其实不光是电视剧,像《非诚勿扰》这样的婚配节目也有这样的婚恋教育和自我定位功能,每位观众都假想是其中的一位角色。
所以,无需指责《非诚勿扰》里婚配成功的真伪,争议《三十而已》是否脱离现实也不必要。拉仇恨是电视剧这类传媒成功的秘诀,而编剧和导演顺带将自己的人生哲理通过角色说出来才是硬核。
人生就是舞台,舞台就是人生。
回到《三十而已》这部剧的教育培训功能:
比如针对顾佳这个角色,夫妻两个创业打拼妻子应该怎么辅佐夫君?碰到大客户霸凌行为怎么办?以及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受气怎么办?碰到潜在的小三问题怎么办?
网友说,“看得快气炸了,顾佳家里家外一手操持,许幻山就是个搞艺术的,生意上的事还不都是顾佳弄的吗?到头来吃力不讨好。”还有网友说,“顾佳和许幻山注定要分开。设计师需要一个欣赏自己的小迷妹。顾佳对于欲望的追求不是一个设计师能给到的。我还是喜欢原来的顾佳,双商俱佳,有手段有韧性。”
我看观众总体是偏向顾佳的,这也是编剧和导演要的效果,拉仇恨,教训渣男。“许幻山有顾佳,是他的福,身在福中不知福,就让他自己一边玩去。顾佳不用照顾他的自尊心,反而能有更好的突破。”
再比如针对钟小琴这个角色,夫妻两人生孩子什么时候比较合适?丈夫又怎么处理和丈母娘的关系?
女网友感叹,“从小芹离婚可以看出,找男人还是要找本质上善良的男人,善良真的是最重要的品质,这样就算因为性格不合离婚了,也不至于为钱闹的你死我活,在法院上失去所有的体面。”这不是变相夸了小琴老公嘛,并告诫男人,善良挺好,但要变得更体贴。
还比如针对王嫚妮这个角色,大龄女青或者说剩女如何面对这个世界?外省漂族怎么在大城市找到自己的定位?如果一个男人没钱,还不婚,能接受吗?
网友的回答很干脆,“别给自己上升到爱情,扯什么爱情,赶紧该要房要房该要车要车,你俩一起与爱情无关。”还有直接支招的,“在北欧,很多同居超过三个月也是受法律保护的,要是国内也这样,估计大家就不会对不婚主义有太大偏见了。”
再看看《三十而已》这部剧的自我定位功能,网友给出了各自判断:
“钟小琴和钟小阳注定是姐弟关系,名字就是剧透。她和前夫更般配。”
“嫚妮和香港男也很般配。她以为以自己要的是稳定的婚姻关系,实际上内心世界对大城市的向往,对上流社会的向往,注定选择没有婚姻的爱情。”“曼妮从梁那得不到人,也不想得钱,那就得些阅历和见识,提高自己的品味和气质。然后加上她奢侈品销售的经历,去时尚杂志工作,说不定有很好的职业前景。人总要好好利用外部能量,化为己用,多积攒些别人拿不走的东西。”
至于顾佳的富豪太太团则更是如何找回自己定位的教科书。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情节,顾佳为了给自己老公的公司拉生意,斥巨资买包的那段。顾佳的包,那可是她的富豪太太圈入场券。香奈儿不够,要爱马仕鸵鸟皮的限量版!否则人家发朋友圈连形象都要被P掉。
不少的观众肯定和许幻山一样迷惑:不就是一个包嘛~包包不是一个配饰,而是身价象征,阶层标志物。你跟她说,腹有诗书气自华那是扯蛋。奢侈品的Logo,就是人们在物质社会可以确定的安全感,它是财富的标志,是成功的象征。
《三十而已》顾佳的香奈儿,真的就比太太团的爱马仕差?当然不是,香奈尔可是独立女性的标志。剧中,顾佳投资茶厂中圈套,最终慢慢认清、抛弃太太团,回归自我。人们很欣赏顾佳的转变,认清了自己,找到了自己的定位。“我叫顾佳,后会无期。”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命题,观剧就是要找到这样的人生命题。
《三十而已》在当今应该是个人的思想、经济和人格自立,不再依靠父母家人的抚养,并非指到了三十岁要事业有成、要结婚成家有孩子之类的。一个人生活经济不自由会有压力,但是结婚你就知道会有更多压力,而且你还不能逃避。
“说说都容易,背上房贷就知道压力。”的确,现在大多数男人已经没办法三十而立了,本科毕业都24岁左右了,6左右时间,成家立业,有那么容易么?古人的总结早就没参考价值了。
“广州有成人蹦蹦床吗。昨天看钟晓芹她们玩,我也想玩了。”没有娃,没有房贷,就真的是三十而已。
无疑,三十而已,来自于三十而立,很多网民把它改成了三十而栗,颤栗的栗。
新周刊有个专题叫《三十而富》。实际上新一辈的30岁就是新生命或者是新的开始。所以这部电视剧用了“而已”两字来表示自信和希望。应该说定位是很准的,这恰恰是当今职场女性们最为困惑的人生命题。
中国职场电视剧对人物性格和剧情发展太过戏剧化渲染,我概括为“无事生非,无理取闹,无巧不成书”。不过,这只是电视剧,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学习观摩的场景而已。他们卖了广告,你学习了心得,各取所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