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有两段关系摆放在你的眼前,一段是60分的关系,一段是100分的关系,你会选择哪个呢?
电视剧《三十而已》里面 ,顾佳是一个“完美”的妻子。
无论作为什么角色,她总是做到这个角色的极致。
作为公司创始人,她杀伐果决,手腕高明,丈夫和公司整个业务组无法搞定的订单,往往是她出面搞定。
作为妻子,她温柔细心、贤惠可人,能把家务处理得井井有条,不用丈夫花一点的心思。
作为母亲,她慈爱勇敢、童心未泯,既可以帮儿子做好吃的蛋糕甜点,也能帮儿子把欺负他的坏人狠狠地教训一顿。
作为女儿,她孝顺操心、遵守孝道,会时时挂念着老父亲独居的不便和孤独,日日忧心。
无论是作为老板、妻子、母亲、女儿,顾佳都能在这个角色里面,精益求精地做到100分。
可是,她的100分,丈夫、儿子、父亲却都不领情,反而都在默默地反抗她。
丈夫对她所作的决定,只能有口无心地说:“都听你的。”因为无力改变,所以选择放任。
儿子能够告诉爸爸,自己讨厌骑马,但对妈妈却只能通过发脾气,来提醒她自己的不喜欢。
父亲烦恼顾佳的瞎操心,又不愿住在女儿家,只能去找家养老院。
这是为什么呢?
因为顾佳所呈现出来的“完美”,是基于牺牲别人的意愿,来成就她自己的意愿所得来的,这样的爱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。
无论是对生活还是事业,只要顾佳做出决定,身边的所有人必须围着她的决定打转。
可顾佳却忘了,最好的,并不等同于最想要的,甚至还可能是别人最不想要的。
而当这种“100分的好”,像呼吸一样,无孔不入地渗透在一个人的生活时,强大的压力也就产生了。
没有人想要生活在“压力”里。
这只会让人觉得厌倦、觉得疲惫。
如果说一时的压力,是触发改变的动力,那么,望不到头的压力,就会让人产生逃离,或者是反抗的念头。
但很奇怪,顾佳这么聪明,擅于揣摩人心,却为何看不透家人的小心思?
原因在于取舍,在每个人的心里,总会存在一杆秤。哪一头的分量重,所做出的决定,就会偏向哪头。
要达到目的,牺牲在所难免。
作为一名精明的生意人,顾佳考虑到的,是更为长远的利益。以至于,在她看来,牺牲家人眼下的意愿,也是值得的。
所以,她能对别人提出一个中肯的建议,让她“不必做一个完美的妈妈”,却在自己的身上无法做到。
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,曾提出一个“足够好的妈妈”的概念,国内心理学家曾奇峰将它译为“60分妈妈”。
粗略理解,就是妈妈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基本被满足、基本可控的养育环境就可以了。
这样的分寸,同样适用于其他所有的关系。
比如婚姻,比如家庭,比如朋友。
因为100分的爱,太饱满、太压抑;而只给60分的爱,去留出40分的空间给对方成长、给对方呼吸,才是智慧的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