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很火的《三十而已》,赚足了话题榜,为什么没有当红流量小生的都市情感剧,会红遍半边天呢?因为剧中的每个人物,身上都有普通人的影子,尤其,三十岁的纪,正是正在打拼的主流人群的纪,恰好击中了他们内心的痛点。
有人说,这个纪,普遍心智还未发育成熟,都还像个孩子,缺乏责任心,随心所欲,比较任性,他们的未来更令人忧虑。
那么,到底是什么决定一个人的心智呢?而心智不成熟的人,是以纪来划分的吗?
原生家庭,是建立心智的首要基础
钟晓芹,被称为标准的大多数,所以,她的故事,最能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。她出生普通但幸福的家庭,有疼爱她的父母,从小在温室中长大,虽然不富裕,却也过得快乐无忧。然而,因为相对安逸的成长环境,令她没有太多社会阅历。说得好听,是思想单纯,说得直白些,就是满足现状,不求上进。
陈屿,晓芹的丈夫,妥妥的一枚经济适用男。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,母亲一手带大了他和弟弟。但,从他对弟弟的态度,可以看出,他并没有在原生家庭感受到家的温暖。因此,他娶晓芹,是为了找一处避风港。他虽然沉稳,也会为有些细节的付出,但他不懂理解对方。他唯一的关注和焦点都在那两缸鱼上。
论两方条件,其实挺互补的,但为什么两个还不错的人,却没有好结果呢?原因就在于原生家庭的错爱。
每次陈屿出差,晓芹都会回娘家住,晓芹胎停流产,两人在医院做检查,晓芹完全不经思考,就把报告拍下来发给母亲看。这行为令陈屿十分恼火,认为妻子是个妈宝女,怎么能什么都听从父母呢?
《拆掉思维里的墙》里,提到“心智模式”这一概念。很多人都是选择自己想看到的世界,以至于,他们忽略了身边其他的风景。比如,陈屿眼中看到的,是鱼儿在缸里活得很安全,他尽可能地将自己所缺乏的安全感,移情到鱼的身上。他的心智,停留在童时所遭受的不幸与创伤。
而晓芹呢,她从爱她的父母身边,过渡到最初喜欢她的陈屿身边,她一直都活在被关爱,被护佑的角色里。她的思维一直没有成长过,还是以情绪去处理每一次的矛盾。
自我成长,是突破心智的必要条件
顾佳,是一名全职太太。按常理,最容易造成思维停滞的,正是全职太太这个岗位。但与普通家庭主妇不同的是,她是一名双商在线的贤内助,无论是家庭,还是公司,她都是最得力的好帮手。
她生活作息相当有规律,清晨起床,长跑,健身,做早餐,把丈夫和孩子,照顾得无微不至。而她的丈夫,非常依赖她,公司里处理不了的问题,都使小性子,交给妻子去面对,他却置身事外。可是,顾佳并没有在意,想尽各种办法去周旋,使出浑身解数去面对难题。她甚至为了帮助丈夫扩大事业,加入名流太太圈,费尽苦心去经营人脉。
当她的第六触感,察觉到烟花厂的危机时,她敢于直言;当她意识到公司的女同事,与丈夫有暧昧时,她沉着应对。虽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万能的全职太太,但实际上,顾佳对所有的事情,追求完美的心态,正是她的安全感的缺失。
因为没有安全感,所以,她事事亲力亲为,并未雨绸缪,不断学习。为了融入太太圈,她更不惜重金购入奢侈的名包,那是一种掌握全世界才能心定下来的内心渴求。《拆掉思维里的墙》这本书中,提到每一个心智模式都有自己的局限。就像最初的顾佳,人如其名,十分顾家,而没能使自己发光发热,变成了丈夫的“妈”,为他到处善后,完全埋没她的才华与实力。就像书里所说:选择不对,努力白费,错误的努力比不努力还要可怕。
对顾佳来说,她盲目地支持丈夫在该承担责任的时候,默许了他退缩,令他没有意识到自己作为丈夫,父亲,老板,应尽的责任和义务。所以,才会演变到最后,美满的家庭,遭遇了滑铁卢。所幸的是,她一直在成长。当发现丈夫终是负了她和孩子时,她果断地提出离婚,并利用她所经营的人脉圈,自己当老板。
社会价值,是创造心智的必然要素
王漫妮,是标准的都市职业女性,她深知自己的条件并不优越,在上海拼了八,还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,但她并没过度焦虑。她知道,做人必须要靠自己,做事必须要讲敬业与真诚。因此,她的业绩很好,她所创造的社会价值,值得她获得公司的能力认可。
尽管,她认识了一个有钱的男友,但她一直保持警惕,不会单纯地认为天上会掉馅儿饼,更不会为了安逸,向男人妥协。她可以接受爱情,但不接受包养,她对于突然拥有的一切,始终保持冷静。就如男友说给她租一套市中心的房,她拒绝了;男友给她买了一辆车,还要给她银行卡,她又拒绝了。
在她的原则中,一个人的安全感,是通过自己努力而获得的,那是别人拿不走的财富。《拆掉思维里的墙》提出了几个关于心智的观点,其中有一条,找到自己非常热爱的工作,全力以赴,你会在工作中获得快乐。书中指出,心智模式有以下三种来源:
第一,我们所接触的外界;
第二,从他人那里获得的概念;
第三,通过思考得出的结论。
王漫妮在她的工作环境中,接触到的上司、品牌理念、各色各样的客人,形成了她的价值观,她明白有钱的人,以购买奢侈品来换取地位认可,虽然尊贵,却未必快乐;相反,那些不起眼的顾客,更能令她感受到人间的美好,比如背了一袋菜的大姐,愿意用上百万订制名品,不是因为虚荣,只是因为懂得上百万换来的价值。
正如书中所说,虽然我们不能改变我们的过去,却能改变对于我们过去的看法。
结束语
莫泊桑说,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的那么好,但也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糟。
就像《三十而已》这部都市剧,有的人,拿到一手好牌,却打得稀烂;而有的人,拿到一手烂牌,却打开了精彩的局面。
不同人对待心智的态度截然不同。有人,甘愿活在别人的羽翼之下,逃避责任;有人,却一直在坚守自己的理想,勇往直前。
如果一个人想要成功,就要学会提升心智模式,通过“混沌——察觉——醒觉——超越”这四段历练之路,主宰属于自己的人生走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