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十而已:那个王漫妮,活成了大多数一线城市青年想要的样子

  如果,我们还抱着过去的那种眼光去看待中女性和沪漂人士,那么这部《三十而已》,就是改变大众对于“三十女性”和一线城市青这个群体最为有效的方法。

  一部好的电视剧,就应该是展现现实,取材现实的艺术。

什么是对自我的清晰认知?

  在过去,我们受到身边人的影响、受到大众价值观的影响,它们告诉我们应该二十多岁就结婚,应该要先成家后立业,这样的人生范式才是标准的、完善的。

  但随着龄的增长,三十岁的自己,对生活和未来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,或者,三十的人们,开始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。

  想要什么,不再人云亦云,这是今天社会轻人正在慢慢觉醒的一个主流价值观。

  01

  王漫妮,一个外表自信内心柔弱的人

  都市白领王漫妮(江疏影饰),近三十,来上海打拼八,每天都奔波忙碌于大都市里。

  他还是雷厉风行的上海奢侈品店金牌柜姐,同时也是一名为房租停车费操心的典型沪漂。她是特立独行的叛逆者,深信自己既有颜值又有脑子,永远值得更好的。

  在爱情上,王漫妮找了一个富二代男友,一心想着能够早日结婚有份依靠;但谁知男友却是一个坚定的不婚主义者;在工作中,作为一名奢侈品销售,王漫妮有着出色的颜值和外表,给她带来丰厚业绩的同时,也被同事不断排挤和嘲弄。

  这是不是像极了沪漂青的爱情、事业都想拥有,但却又都不顺?

  而电视剧中的王漫妮,像极了每一位在大城市打拼的自己。一心以为有鸿鹄之志,自信、大方,在对待工作上一丝不苟,在爱情方面又坚定自知。

  在最新一集《三十而已》剧情中,王漫妮被同事陷害,在卡中存入了二十三万的消费积分。按照商场兑换礼金的原则,可以兑换价值一万一千的等额消费券。

  尽管王漫妮没有做过,但面对同事和领导的不信任,王漫妮只能自证清白。

  她找到客户想帮忙作证,但客户也怀疑王漫妮是否等客户走了之后,把小票偷偷捡了起来自己拿积分去用。

  这段剧情被网友戏称过分真实,代入感非常强。

  在看似自信的外表下,是一颗王漫妮内心怯弱的心。她会担忧被公司开除事小,但损害自己的声誉事大。

  她也会担忧自己的恋爱和未来的前途,她也依然想在上海有座属于自己的房子。

  而每一位沪漂的青,谁不想在大城市拥有自己的爱情、工作和一个家?

  王漫妮,就是大多数沪漂青眼中的“自己”。

  爱钱、爱工作、爱爱情,却不懂得“爱自己”。

02

  我们都要不断试错,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

  在电视剧《三十而已》后面的剧情中,王漫妮的自我成长之路,其实就是在不断犯错的过程中,慢慢发现认识到最好的自己其实一直都在。

  从和男友价值观不符到被同事排挤再到离职被领导用钱砸脸的羞辱,职场和生活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,而王漫妮的自我成长之路,其实就是发现“听从内心的低语”这一过程。

  我们都要卸下更多包袱,最终才能成为自己。

  小王子说:“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,虽然,只有少数的人记得。”

  电视剧《三十而已》聚焦的就是人到三十,发生的一系列困扰。这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是,我们都在大城市里寻找自我,寻找生命和人生的意义,尽管各不相同,但这是我们每个人生来到死亡一直都在做的事情。

  朋友老杨,骑了五自行车;骑遍了全国各地,为了这项爱好,老杨放弃了结婚、事业,我无法为此去说些好坏上的评价,但我能够说的是,做你自己就好。

  今天的轻人,去沪漂、深漂、北漂,背后都是为了能够过得更好,过上更有意义的生活。

  《三十而已》其实就代表了这样一群轻人,他们在追寻生活中的意义、价值和期望,他们看重什么,他们又是怎样去看待工作和爱情的。

  而在这个过程中去尝试发现的错误,并通过错误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反思,最终才能成为“更好的自己”。

  三十而已,已经不单单是指某一具体的龄段;三十而已,背后更多的是一种态度,一种不以龄为物喜为己悲的生活方式,一种蓬勃向上的价值观,一种彰显女性职场奋斗的独特方式。

  正如网友所说的那样:看了这部剧突然觉得30岁不是只有结婚生子,事业有成一种样子,即便30岁家未成、业未立,那又怎样?30,不过一个数字而已,一个钟点,一个月末,一个标价,三十而已,那又如何?

  更有生活在上海的朋友直言道:看了第一集,眼泪就流出来了;上海这座城市,的确前所未有的贴近梦想,它好像能承载你所有曾经的想象。当然,这也是我极力争取,为之奋斗的结果。

  而王漫妮,好像也的确活成了大多数沪漂该有的那个样子。

  永远蓬勃向上,永远不忘初心。

三十而已:那个王漫妮,活成了大多数一线城市青年想要的样子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