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昊,火了。
今夏天,大家都认识了一个新朋友,谢顶的张东升。
他总是穿着一袭白衣,戴着一个无边眼镜,佝偻着身子:“你看,我还有机会吗?”
屏幕里的张东升邀请你和他爬山,把你吓得屁股尿流,而屏幕外的秦昊,正在快马加鞭的准备自己的下一部剧集——《锦绣南歌》。
《隐秘》余热未散,《南歌》强势接档,秦昊这是要霸屏。
一、
《锦绣南歌》讲述的是监国刘义康为了打破时局,联姻沈家之女骊歌,两人共同对抗有谋反之心的陆家,后来陆续与王、谢、陆三家分庭抗礼,而两人也因此情愫渐生的故事。
这也是一部古装言情剧,也是秦昊正式“出圈”后的第一部作品,它的表现到底如何呢?
借着“张东升”的热度再加上此前爆火《庆余》的“鸡腿姑娘”的李沁。
《锦绣南歌》在没有大规模的宣传下悄悄上映,在上线三天后就拿下了收视第一。
上线当天默默无闻,仅排名在15位,第二天就火速攀升到了第二位,到了昨天就已经跃居称第一。
排行榜上《锦绣南歌》第一,《隐秘的角落》第二。
秦昊不可谓不火。
但所谓“人红是非多”,和《隐秘的角落》一致好评的情况不同,《锦绣南歌》可并没有那么和谐,甚至让人嗅到了“斗争”的味道。
热评中,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:五星好评与一星差评并列。
有人打出五星好评,但总感觉是还未看剧就打出好评的样子:
“今一定要大爆啊”
也有人打出一星,但仅仅是评价了秦昊的一句话:
“我不接烂片,于是我演了古偶并配音。”
继续往下翻,五星与一星两个极端纷至沓来。
但所有几段评价里出现频率最高的,不是对作品的节奏、服化、叙事等等多方位的评价,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词,反而是
“秦昊”“李沁”。
“秦昊古偶戏演技也不行呀”“还是文艺片更适合秦昊。”“秦昊与李沁不尽如人意”“一直不觉得秦昊演技好,但没想到还可以这么掉链子。”
“秦昊接这部戏真是一言难尽。”
有尬黑的,有尬夸的。
毫无疑问的是,这的确是粉丝控评与黑粉抹黑的战场,对于两位主演的评价已经盖过了作品本身。
一位网友甚至为此长篇大论:
XX已经变成了流量明星们较量的另一个战场。
但难以置信的是,秦昊的词条频率,出现的比李沁还要高。
目前《锦绣南歌》刚刚播出12集,豆瓣总评分还未结算出来,但眼下已经成为流量水军斗争的战场,对于作品的最终分数我们不得而知,而唯一被坐实的事就是:
那个默默无闻的文艺片男神,最终还是“出圈”了。
有人拥簇,有人鄙夷,有人戴起了有色眼镜。
二、
要说这个夏天最火的cp党是谁,我想答案已经呼之欲出。
秦昊和伊能静。
这两位在此前,一位是“黑料缠身”50多岁还装嫩的台湾公主,上热搜基本都靠争议事件,人送外号“小作精”。
另一位则是“寂寂无名”的穷演员,演了几部电影,拿了几个奖,能力业界有目共睹,但放到市场圈里只能说是闻所未闻。
2014,两人大婚,有人说这是穷小子高攀了伊能静。
再后来伊能静的热度渐退,再加上“益生菌”“灵修课”等等负面新闻,网友甚至评价这两人其实“半斤配八两”。
或许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对明星夫妇也会和其他人一样:
跑跑通告,炒炒cp,快被忘了就跑个家庭类综艺回一下锅。
但谁能想到已经42岁的秦昊,带着今52岁的伊能静,两个人今竟然同时霸占了各大热搜排行。
靠一部卖座的网剧和一部爆火的综艺,玩了一手“剧集综艺两开花”。
那边,伊能静参加《浪姐》自诩“德高望重的前辈”。
作为岁数和话题度最高的选手之一,更是靠一则采访炸出了自己尘封的陈老料,连芒果台都逼不得已删除了采访。
那边,秦昊作为反派主演的《隐秘的角落》,身穿白衬衣顶着地中海的张东升成了夏天的标准符号。
“一起爬山吗?”“我还有机会吗”等爆梗层出不穷,就连自己多前演的冷门文艺片《春风沉醉的夜晚》都被顶上了排行榜。
后来,秦昊在采访中难掩喜悦之情:“我终于出圈了”。
“出圈”代表着什么?
三、
秦昊让我想起一个男演员,叫王传君。
他是在《爱情公寓》里爆火的“关谷神奇”,后来与众人分道扬镳,甚至老死不相往来。
而王传君身上,网友记忆点最深的莫过于他的那句“卡里还剩100万”。
经过几的发酵与臆断,这“100万”几乎成了演员片酬的一个缩影,更有甚者以此来抨击演员的高薪现象。
但透过人声鼎沸来看王传君这句话,其实他在表达另一种意思:
他只是厌烦了做“明星”。
在王传君的自述中,那段时间人生陷入低谷,失业了11个月,他想转行导演,做编剧,但不管干什么动辄都要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。
他看了看手中的钱,卡里只有100万,心慌的要死。
有一次,王传君与一位轻导演步行,王传君讲述自己的困境,可导演却漫不经心的说到:
“你们演员一部戏有五十万吧?是不是够你用一整还转弯?”
想起自己朋友15万都够一家人消费整,而自己却悬浮在100万的焦虑上,王传君幡然顿悟,回到家就把房子车子和手表都卖了,他不需要这个身份。
什么身份?
明星。
当代言成了功勋,当流量成了筹码,当人设成了面具。
当卡里的数字幻化成一根根枪炮,扩充着自己的事业版图,当自己在镜头前,努力的扮演“王传君”的时候。
他意识到,自己已经不是一个演员,而是被资本裹挟成了“明星”。
最终,他褪去浮华,深居简出,安心做了一个演员。
后来,才有的“吕受益”和那句“我不喜欢”。
当然,也有“反面教材”,李小璐。
现在来看,李小璐已经彻底退出了娱乐圈,人生尽毁。
但你可曾想,从演员专业角度来看,李小璐的成就曾经是全中国首屈一指:17岁斩获金马影后。
和她同台竞技的是刘若英与吴君如,还有旁边的最佳女配舒淇。
这样一个起步就是金马奖的演员,到后来却高开低走。
她逐步放低自己的作品标准,努力营造自己的形象,陷入百花争艳的囹圄中,焦虑且好斗,最终被资本所吞噬。
她少女时,拿了一个令成熟女性都羡慕的奖项,但到了成熟后,却犯了一个让少女都蒙羞的错误。
做明星还是做演员,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命题。
在资本洪流之下,有多少一叶扁舟,在物欲横流中,谁又能保持屹立不倒。
从籍籍无名的卫冕影帝,到人所共知的“张东升”。
秦昊,正处于这中间。
就因为看不上,毕业三推了八部戏,险些退圈。
就因为自持,提名戛纳电影节,连西服都是借来的。
还好,他说过“我不会为钱拍烂片。”
还好,他说过“不会有一部电影用钱砸到我。”
所以,
饭圈那一套,还是离他远点吧。
——全文完。
本文系原创,未经许可请勿转载!转载许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