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以家人之名》,对几个极品妈妈的理性思考

  《以家人之名》收官,最后完美大结局。这部高开低走的家庭伦理剧成了谈恋爱的甜宠青春剧。现在也是褒贬不一,更有人提出这部剧总结过来就是“以家人之名厌娃”和“以兄妹之名恋爱”。

  我想编剧的初衷应该侧重点不在于此,本来是一部温情治愈的成长剧,变成了一个集体讨伐妈妈的狗血剧。

以家人为名剧照

  很多人埋怨妈妈们的缺失,或者过分的操控欲妈妈们,总之剧里的妈妈一个比一个夸张,一个比一个不可理喻。

  我只想说妈妈们的心酸,在该剧里表现的有点弱,甚至一笔带过,造成妈妈们弃娃或者操控娃,深究原因,很大的程度在于家庭的另一半,造成的伤痕转嫁给了孩子。

  不得不说,经营婚姻是有多难。这些妈妈给出不好的答案,才戳中了酸点。

  为了衬托李尖尖父亲的父爱,李尖尖的妈妈被塑造成一个一意孤行的人,因为身体原因偏偏一意孤行生二胎,结果一尸两命,造成了尖尖没有母亲,父亲来承担了母亲的角色。

李尖尖内心想念着妈妈

  这里浓墨重彩的描写了第一个“坏”妈妈的形象,就是凌霄的母亲陈婷。因为陈婷轻好玩,把幼的凌霄和妹妹锁在家里,导致妹妹吃核桃被噎死。陈婷把责任推给了幼的凌霄,跟凌和平一系列的争吵,最后感情破裂离了婚。还狠心扔下凌霄出国嫁了有钱人,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束,没想到一个变故,道德绑架凌霄九,之后阴魂不散的要拆散凌霄和李尖尖,搞了很多事情。

  可没有人注意到这个妈妈为什么会变的如此,那就是创伤应激心理障碍,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抑郁症,一种心理疾病。更有人提出这个借口不能成为利己主义的遮羞布,再强行洗白陈婷这个人物,可他们却忽略了陈婷是病人这个细节。

  陈婷曾哭诉过凌和平的不管家,编剧甚至把陈婷的母亲塑造成一个爱占便宜的老太太,原生家庭的自私自利,引导着观众去敌对陈婷这个角色。而梳理陈婷这个人物的脉络以及到最后的幡然醒悟,可以发现她的可怜正是大部分已婚女人的缩影。

  产后抑郁,长期丈夫缺位,家庭主妇疲于照看两个孩子,在那个代没人会重视产后抑郁这个问题,所以陈婷开始用打麻将来宣泄自己的压力,逐渐迷失了自己。

  产后抑郁症在现代社会被逐渐提及,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这种病的认知普及,发病率记录也逐升高,成为一种常见的病症。大多数人能够通过家庭的关怀来调节,而像陈婷这种情况也不在少数。

  生产后没有家人陪伴,自己还要独立承担很多责任,无休止境的劳累让她得不到片刻喘息,终于熬到儿子上学,她以为自己可以休息一下了,开始打起麻将排解压力。

  没想到自己的一时沉迷,铸就了大错。她不能面对,开始无休无止和丈夫闹,殴打责骂幼的凌霄,变得歇斯底里。

  那些不同情陈婷遭遇的人,是因为你们没有经历过,请不要道德批判陈婷。仔细看她的遗书,她的忏悔里却没有提到凌和平给她带来的伤害,更多的是自己的自责和悔恨。我理解这个人物,虽然有点偏激,但有血有肉接地气。

凌霄妈妈——陈婷

  第二个“坏”妈妈——贺梅。她的自私前半部更被扩大化,后面洗白了我也不赞同,这种做法不推荐。贺子秋无疑是幸运的孩子,他遇到了好人。

  陈婷抛弃孩子,因为自己的病态只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伤害,我还能理解。但贺梅这个我就不理解了。和赵光华离婚执意生下贺子秋,她把孩子托付给没有照顾能力的母亲显得不负责任,她一切只是想的美好,而生活恰恰给了她一个重棒。

  既然生了,就该养,没有能力,也应该找一个能养的人。如果贺子秋没遇到李海潮,还真的不知道会有怎样的人生。

  我见过很多单亲妈妈的故事,孩子不是累赘,更是生活的依靠,很多人在疲累的时候,看到孩子更有面对生活的勇气。

  而贺梅成了逃兵,不该被原谅。即使后面她入狱、帮人照顾自闭症的孩子来强行洗白,但我依旧保持我的意见,逃兵妈妈不赞成也不宣扬。

贺子秋妈妈——贺梅

  第三个“坏”妈妈——齐明月的妈妈金阿姨。典型望女成凤的操控欲很强的妈妈,这应该是一群妈妈的缩影。其实人设和我有些类似,所以趁着我的孩子没有长大,我也开始反省,按照这个路线,我保不齐是第二金阿姨。

  金阿姨一看就是职场和生活中的强者,家里家外都很要强。她操控着齐明月和丈夫的大小事务,而且发挥到极致。

  诸如齐明月在高中交什么朋友,穿什么衣服,就连成后点菜都要做主。看似民主实则专政,逼的齐明月只能阳奉阴违,搞搞地下小动作,表面乖乖女,背地喝酒唱歌用行动对抗母亲。

  过度的操纵,让她和孩子渐行渐远,以至于齐明月无法跟她交心。直到结局,一直闷不吭声的丈夫不忍耐了,提出离婚,这时金阿姨才改变了自己的想法,同意孩子的决定。

  齐明月和父亲谈的那段话,让我很有感触,这同样是一个男性角色比较弱的家庭,金阿姨却活出了和陈婷截然不同的活法,家里家外操持,父亲成了甩手大掌柜,没参与当然就没有话语权,父亲还觉得自己很憋屈。但结局有点让我意外,我不知道这个父亲坚持的是什么,但明明齐明月那些话打动了父亲,父亲还依旧坚持离婚,这点编剧处理的让人觉得牵强。

  这些也给我提了醒,操控欲下的孩子会很脆弱、没有主见,不要一味地否定孩子,多沟通,多放手,松弛有度。

齐明月妈妈——金阿姨

  第四个“坏”妈妈——唐灿妈妈。这个妈妈被塑造成了一个吸血妈妈,多少是丑化和批判现在一些自私自利的母亲。拿自己的孩子当机器,榨干他们的价值再一脚踢开。因为女儿没有成为明星,没给她带来荣耀,就开始低看小瞧她,尖酸刻薄的挖苦她。

  这样的妈妈的确不可取,自私自利到了极点,也因为自己知识的局限性错过了女儿的机会,最搞笑的是她不反思,而去归结女儿命不好。

  这个任务的酸点在于自己的低微,初中没毕业,突然女儿成童星了,一步登天让她扬眉吐气,所以她想靠女儿获得更多的尊重,所以贪婪被放大,成为了一个可悲的人。

  不过女儿还是蛮可爱的,没有责怪妈妈,用出色的口才征服了妈妈,最终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。

唐灿妈妈

  这几个极品妈妈凑到一起,我想知道编剧到底是啥意思,编剧是在抹杀妈妈们的功劳们,社会是存在着一些不合格的妈妈,但是不要放大这些矛盾点好么。

  电视剧是有娱乐因素在里面,但同时还有舆论导向在里面。我不希望大家争议妈妈们的缺失而忽略千千万妈妈们的付出,毕竟我们社会的家庭结构大部分都在靠我们这些无私的妈妈奉献着。

《以家人之名》,对几个极品妈妈的理性思考标签